《万历十五年》在米国出版不到一个月,中国的报纸就已经获知消息,并且当成扬眉吐气的大新闻来报道。
这种事情在隆国经常发生,由于国人极度不自信,稍微在某个领域获得认可,大家便要欢天地喜的庆祝。
比如原本在国内并无甚影响力的《三体》,只因这本书极受美国精英阶层推崇,便被国人无限追捧,作品价值一夜之间提升百倍。
现在同理,《万历十五年》登陆了美国部分权威媒体头条,等消息传回国内,各地媒体直接开始无差别屠榜,不论是名人报,还是壹号台,都在报道新闻时添油加醋,恨不得把楚才浩给捧上天。
图片配着的还是楚才浩在华山的吟诗那张经典老照片,至于文章内容反正就是巴拉巴拉的吹。
这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的名气问题了,多少有点上升到民族自豪的高度。
大体意识就是在说:我国学者楚才浩的学术成果《万历十五年》一书,在米国热销,引起广泛热议,世界刮起“楚”式旋风,在世界文学坐标中彰显隆国风范。
连全国性大报都如此谄媚的报道,其他报纸自然更加离谱,不管有的没的,编些小故事使劲吹。
什么震惊米国学界,高呼楚才浩吾师也;政客亦为之疯狂,不看就睡不着觉;连米国总统都爱不释手,佩服楚先生之学识见解,恨不能一见等等。
都快被吹成征服欧美文坛的国家英雄了,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报道,居然还有很多人相信。
至于有没有这回事,谁在乎呢?
读者看得爽了,报纸销量提高了。
双赢!
楚才浩在隆国的学术威望,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峰。全国各地的大学,纷纷发函邀请楚才浩去讲学,更有一些高端品牌想找楚才浩代言。
连带着,楚才浩本来滞销的《万历十五年》,再次迎来一次小爆发。
至于此时被媒体夸上天的民族英雄,却在看完米国传真过来的海外销售报表,忍不住说了一句国骂。
卧槽!
不过区区8万册的书籍,居然就能拿到上千万rmb。
可刚没高兴多久,一想到那些在米国销售排行榜上百万纪录的书籍,不经心里泛起酸来。
一本卖出去的钱都可以抵得上自己好几本书的总和了。
他算是明白为什么全世界的只要在本地闯出点名堂的人,总是要往米国跑了。
整个美国市场的体量,加起来顶好几个亚洲市场,最关键的是还可以通过米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倾销全球市场,只要在本土大卖的书籍,其他国家的销量就差不到哪里去,自己那本不过在全美月畅销榜上转了一圈,其他国家区域的销售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扬。
这种影响力怎么能不让楚才浩心生嫉妒,特别是收入情况更是让他心里不平衡。
楚才浩的书籍已经算的上是畅销书籍,在亚洲的销量总和多达上千万,和那帮欧美大腕相比已经不落什么下风,但和他们比起收入情况,简直让人闻着伤心,听者流泪,人家利润都轻松过亿,关键单位还特么都是刀了。
让他怎么讲理去。
虽然不想承认,作为一个从业者,还是羡慕这些国家得版权保护。
国内的市场虽然大,但架不住撸羊毛的人同样多,没有相关的法律约束,管又管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