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说这江都百戏,琼花戏自然首屈一指。
但去琼花观看戏的香客太多,地方却有限,并非总能找到看戏的位置。
一来二去,其他道观、坊市、酒肆便也学了这一套,通过唱戏来吸引香客、食客。
对此,作为“原作者”的琼花观却相当大方,表示他们演的戏随便大家学去。
只有一条规矩:对外还得宣称为“琼花戏”。
于是一时之间,琼花戏传遍江都大街小巷,成为民众茶余饭后的必备娱乐项目。
“说起来,如今世道太乱,江左之地也就咱们江都地位超然,尚存几分安宁了。”
一名酒客明显喝高,公开谈论时局。
幸而周围也都是一群醉汉,加上戏台边上本也吵吵闹闹,并没有引起路人侧目。
“咱们江都确实安宁不假,但这江左却并非独一份!”另一名酒客接话道,“诸位岂不闻丹阳出了个琼花盟?”
“此盟虽无道门中人,但在外抵御流寇,保地方安宁;在内除暴安良,积极劝农。”
“据说入盟的佃户,可以免费租借耕牛、琼花犁,粮租比寻常农户还要低!”
“如今不过区区半年光景,琼花盟便成了丹阳首屈一指的江湖势力,便是当地官府也不敢轻易弹压。”
“丹阳也因有此盟看顾,盗贼不敢侵,官兵不敢欺,颇有几分六朝故都的煌煌气象!”
六朝故都气象自然是酒后吹嘘之语,首先这城池规模就不可同日而语,众人并未当真。
不过在场有些商旅最近去过丹阳,佐证确实有这么一个江湖联盟存在,租佣低廉也是事实,于是众人羡慕之余,纷纷打听起琼花盟的底细。
“其实就是当初江南道盟的底子,不过换了个名字,换了个首领罢了。”那酒客继续说道,“且说,当初王世充招募江淮新军,钱粮不足,曾找道盟打秋风,哪知谈不拢,便派义子王君山痛下杀手。”
“王君山诸位都听说过了吧?就是在南边打得刘贼屁滚尿流的那个杀星。”
“就在这么一号强人,当初差一点将道盟逼入绝境!”
“差一点……那就是没有成功咯?”有人忍不住出声追问。
其他酒客也纷纷侧目等待。
“那是自然,否则何来今日琼花盟?”酒客很享受这种万众瞩目的状态,龇牙笑道,“却说在道盟生死关头,遁世数年的种花客杨遇安不忍见同道惨遭屠戮,再度出山,一战将王君山擒于马下,这才保住了道盟的火种。”
“哦对了,如今琼花盟的盟主,就在这位种花客!”
这番言论一处,戏台下再次变得闹哄哄一片。
主要是大家感觉此人吹嘘太过,言过其实。
那王君山是何等凶悍的人物?王世充在南边的战绩,又一大半都要算到他头上。
种花客杨遇安过去在江南是有些名声不假,但如何能跟王君山相提并论?
更别说琼花盟说到底也只是个江湖势力,不可能跟官府正规军对抗。
多半是当初王氏父子急于南下剿贼,这才暂时放过道盟。
待来日收拾完刘贼,凯旋之时,转头就灭了那所谓琼花盟。
但众人质疑归质疑,不可否认的是,种花客这次出山,确实从王氏父子手中保住了道盟根基,并且安全退保丹阳再来炉灶。
但就这一点来看,此人确有几分本事,并非浪得虚名。
就在酒客们口水花乱喷,为事情真相吵得面红耳赤之时,一名风尘仆仆的道士匆匆结账,离开酒肆。
若杨遇安在此,便能认出此人正是数年未见的魏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