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花楼上,士子云集,人声鼎沸。
王霖站在路边抬头望去,见楼上人影绰绰,似有一场饮宴。
不少捏着书卷的读书人,基本上都是十七八岁或二十出头的年轻人,笑面春风,匆匆而至。
王霖晒然,这年头的读书人只要家境尚可的,手里捏本书卷,腰上挂块玉佩或是香囊,头上再簪朵花,身后跟一两个俊俏清秀的小书童,几乎成了标配。
《仙木奇缘》
其实排场还是蛮大的。
读书明理开智,但读书的终极目的还是为了做官。
因为大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,所以读书人的地位可想而知。
遑论二百年重文轻武,文臣地位早已高不可攀,甚至架空了皇权。
不能说这是北宋灭亡的唯一因素,但一定是重要因素。
王霖停下脚步,向燕青轻笑一声:“燕青,你们先回去,我进去瞧个热闹。”
燕青虽然应下,却没有回府,而是带着两个虎神卫去了街对面的茶肆,默然守候。
如今京师情形暗流涌动,任由使君一人在外,他实在不放心。
王霖本是一时心血来潮,准备进去看看这年月读书人的文会饮宴除了吟诗作对之外,还有没有其他的花样。
结果听说二楼已经被韩家的少公子韩庭包了场,无请柬不可进。
韩庭是韩嫣的同父异母兄,虽是姨娘生的庶子,却文采风流,甚得韩嘉彦的喜爱。
韩嫣这一枝嫡出只有她这么一个女儿,将来承袭家业、撑起韩家门户的怕就是这个庶出的兄长了。
所以韩家对韩庭全力培养,韩庭本人勤奋刻苦,又极有天分,来年会试上不出意外,应能高中。
只要进士及第,韩庭便可入朝为官,成为韩家这一代的领军人物。
韩庭在京师士子中名头甚大。
韩家的门第,个人的才学,俊逸的样貌,这都是他无与伦比的本钱。
今日文会虽名义上为韩庭召集,实际上牵头人还有荥阳郑氏的公子哥儿郑林,琅琊王氏的王玉,以及三槐堂王氏的王平。
琅琊王氏源远流长,发端于秦汉,千年世家的底蕴且不消说。
这三槐堂王氏也不简单,王平是王素的曾孙,而王素则是名相王旦的幼子。
王素的祖父王右,宋初名臣,一生仁厚,多次保全大臣。
王右生前亲手栽了三棵槐树,并指着槐树说:“我的后人,必定有官至三公的,特种此树为证。”
这三棵槐树,即着名家族“三槐堂王氏”的起源。
王素的父亲王旦,辅左真宗皇帝开创盛世“咸平之治”。掌权18年,为相12载,一代名相,官至三公。
韩庭四人联名邀约的文会,各地士子趋之若鹜。
当然因为场地有限,能来的或多或少都是四人认可的名士。
杏花楼的伙计见王霖衣着华美,虽然掏不出请柬,却掏出了一锭银子来。
王霖将银锭塞在伙计手中,轻笑:“伙计哥,我只看看就走,不会惹是生非,还请给个方便。”
伙计眉开眼笑,他压低声音指了指楼梯道:“郎君且去,你没有请柬,就在外围落座,瞧个热闹就好了。”
王霖颔首,便上。
整个二楼拥挤着数十名衣冠楚楚的士子,正在听一个俊秀公子哥儿高谈阔论。
王霖站在人群后头,略听了听,就随意找个角落坐下。
身边人都在认真听讲,也没人注意到他的到来。
无非是四书五经。
王霖兴趣缺缺,却一眼看到了端坐在主位上的韩庭。
蓝色的儒衫,清瘦的身材,五官精致,气质优雅,只是偏阴柔一些。
王霖见过韩庭两面,但没有过多交集。
韩庭左右两侧,分别还趺坐着三个同样姿容华美的同龄公子哥儿。
不断有士子请缨发言,畅谈的内容无非还是未来会试的题目,诗赋,经义,论,策什么的,王霖越听越是头大,有些后悔不该上来凑趣。
很多人说他当初放弃文科而攻武科,为大不智。其实他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。
诗词歌赋还好,毕竟他还可以抄,可让他去考这些四书五经之类,那真就要了他的命。
好在这群读书人讨论了会会试的考题内容,关注的焦点很快就转移到了别处。
无非时局、政事和经济、民生。王霖本来还听得津津有味,必须得承认,有不少人还是颇有见地。
但谁知一位来自陇西李氏的士子,突然就将话题转到了文、武孰高孰低及王霖身上。
结果……质疑声四起。
尤以为秦桧鸣不平者甚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