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炷香后,少尹陈望庐步入偏殿、拱手禀道:“萧大人、长源真人、杨少侠,太微宫诸客皆已列座,西平郡王车驾已至明德宫外,请三位出殿相迎!”
三人闻言,当即起身,快步出了大殿。迎面便瞧见哥舒曜一身戎装、龙骧虎步,径直向这边走来。左右跟着致果校尉谭令德、怀化中侯邵易飞等几员亲信军将。再往后便是数名亲卫兵卒,个个步履稳健、寒光内敛,皆是行营中百里挑一的好手。
萧璟、李长源拱手便拜:“下官有失远迎,请郡王恕罪!”杨朝夕立在旁侧,也似模似样拱手行了一礼。
哥舒曜短须轻张、哈哈一笑:“本王是个粗莽武夫,不须这般虚礼客套。今日来此,只为做个见证!也算不负圣人荣恩、保咱们洛阳城太平无事。哈哈哈!”说罢又看向杨朝夕道,“这便是今日的‘中间人’吧?好个铮铮男儿汉!过得今日,可愿来我行营效力?”
杨朝夕一怔,万没料到西平郡王竟是这般豪放直爽之人,头回相见、便开口相邀,叫人实难推拒。
望着哥舒曜灼灼双目,瞬间想到自己战死沙场的爹爹,又远远瞧见某个角落、正挤眉弄眼的方七斗。杨朝夕心头登时涌起一股豪情,不由抱拳躬身道:“杀敌报国,马革裹尸,正是吾辈夙愿!”
“好!好!好!哈哈哈哈……”
哥舒曜闻言,登时仰天大笑。身后众军将见状,纷纷跟着笑起来,投向杨朝夕的目光中、皆是赞赏之意。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李长源、萧璟四目交接,会心一笑。登时携了杨朝夕、跟在哥舒曜身后,一齐进了大殿。
众人踏着瑞兽缠枝纹地衣,直往上首行去。
杨朝夕这才看清,东面一排卷足案后、自北向南,除了齐国公、太微宫使王缙,皆是洛阳几大寺庵宫观的高僧、老尼、道士。
王缙较之五年前观月论道时、更多了几分老态。那些僧、尼、道士,有几个却是认得:
弘道观观主尉迟渊自不必说,另有营救百合卫那晚、在颍川别业中见过的苦竹禅师,以及半路杀出的灵澈方丈。此外,尚有参与堵截圣女的灵真禅师、不眠和尚、曲炳玉等人。最叫人意外的、却是景云观观主施孝仁、龙兴观观主林云波两个,不知何故、竟也追随而来。
至于一众锁甲卫,则是全神戒备,立在王缙与僧、尼、道士身后,虎视眈眈瞪着对面,大有一言不合便开打之势。
而西面靠后、杨朝夕又见到几副熟面孔,修善祠麻葛康赛因、会节祠麻葛米纳朴、立德祠麻葛石塔礼三人赫然在列,皆拄着法杖,亦是面色不善盯着对面。只要有人轻举妄动,便要携教中精锐、一拥而上。
待杨朝夕、李长源、哥舒曜三人在上首坐定,望了望向东西两面,原本还有些嘈杂的人群纷纷噤声,大殿迅速安静下来。
只是气氛并不友好,两面敌意宛如实质、在大殿正中暗暗交锋。祆教精锐与锁甲卫们个个龇牙露齿、横眉竖目,一眨不眨盯着对面,宛如狭路相逢的两拨兽群。
坐在上首右边的哥舒曜,看着殿中剑拔弩张的两方,顺手从腰间蹀躞带上、取来一柄青铜短戈,“嗙”地一声甩在卷足案上。声如焦雷:
“一个个的剑拔弩张,还没有杀够么!今日既然能坐在这殿中,便该好言好语地商量!倘或哪个不长眼、要在这殿中闹事,先问问咱们洛城行营答应不答应!”
那青铜短戈、连柄不过一尺多长,戈锋没入木案寸许。待哥舒曜一句吼罢,兀自微微颤动。
坐在上首左边的李长源也轻咳一声,取出块雪白莹润的缠丝玉璧、举在面前道:
“璧形圆满,以彰仁义;玉象君子,以广德行!近来太微宫与祆教互生不睦、多行杀戮,令得神都洛阳人心惶惶、民怨沸腾,已有祸乱再起之兆。可谓仁义皆失、德行俱丧!太宗皇帝有教,华夷一体、何分贵贱?胡汉兄弟、相煎何急!
今已玉璧为凭、铜戈为诫!延请诸客至此,只为化开胡汉误解、消泯两方仇怨。诸客可以相诘、亦可以争辩,将一应情由道理,皆在这殿中论个清楚!只是须守和谈规矩,一问换一答,且不得口出恶言、肆意谩骂。
兹有道门冲灵子杨朝夕,既非太微宫人、也非祆教信徒,充作‘中间人’,为诸客居中调停。若有冥顽不灵、执意妨害和谈者,‘中间人’可敕令行营兵募、将其驱出大殿!望诸客能以和为贵、捐弃前嫌,化干戈为玉帛!”
话音落定,满殿寂然,落针可闻。
杨朝夕又看了长源真人一眼,想起方才暂候偏殿时、师父与萧大人的一番嘱咐,心中才多了几分底气。
于是深吸一口气、压下忐忑,望向众人道:“诸位!既为和谈而来,便须开诚相见,问答以礼自持,切勿恶言相向。不知太微宫与祆教、何人先来发问?”
“在下先来!”
众人循声望去,却是祆教公平使何允正声音愤然、双目含泪,自卷足案后站了起来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