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位北大终身教授,这段时间可谓是是楚才浩宿舍的常客,隔三差五就要跑来查看一下《万历十五年》的写作进度,直到把他攒的稿件查阅完,提一点自己的建议才罢休,简直比楚才浩这个作家还要上心。
楚才浩笑着打趣道:“何老,这次怎么一大早就来监工了?”
两人已经混得很熟了,无需顾及礼仪。
何老这段时间的心情比较舒畅,对于这位衣钵传人越看越满意,不仅书画总算是有点长进了,更让他感到愉快的就是经过他孜孜不倦的引导,最近终于不在不务正业,走起正途,开始写起了严肃文学。
这才对嘛,老是写一些哗众取宠的东西,能有什么出息?!
何老高兴得就像个小孩子,到处拉人帮忙,连说话都不像之前那样夹枪带棒,生怕他遇到挫折,又跑去写通俗文学。
“才浩,这个几天又写了多少稿子?”何老温和的说道。
楚才浩苦笑道:“不多,不到两万字。”
“历史书籍是这样的,要严谨,慢慢写,咱不着急。”何老宽慰的说道。“何况两万字,对于历史书籍也不少了,拿来给我看看。”
何老一方面是想帮助楚才浩少走点弯路,一方面确实对这本《万历十五年》感兴趣,看着这本历史书籍,明明写得是明史,却总是能不知不觉的就勾起他那段有关民国的往事。
《万历十五年》高明之处就在于这,这本书里的人物和故事,作为不同群体中的代表人物,可以套用到古今中外各个国家,甚至可以套用到公司企业管理中。
为官的在这里可以借鉴大明王朝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,经商的在这里可以把它当行政管理学书籍来看,思考如何在技术和制度上使员工各尽其才,作家在这里可以学习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完美融合的技巧,若能融汇贯通《万历十五年》,那么就可以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家,甚至是一个合格的主政官员。
往小了说,哪怕你只是一个历史的猎奇者,通俗易懂的文字描写,从这里也可以发现在历史教科书上许多从未提及的故事、知识和细节。
对于何老这段时间的细声细语,楚才浩早就习惯了,虽然不知道他态度转变的原因,但毕竟没有受虐倾向,只当老人到了修身养性的年纪,这么大把年纪,性格还这么火爆,对身体可不好。
拿着刚打印好的纸稿,何老迫不及待得读了起来。
当他看完这段楚才浩关于张居正的部分描写后,连连感慨,也不知道又勾起了他的哪段回忆。
“大风起于青萍之末,巨浪成为微澜之间。虽说现在已经大有进步,但还需要警惕啊!盘根错节的复杂性,懒政怠政腐败也许将会是贯穿历史永恒存在的问题。”何老放下稿件感叹道。
他发现每次读《万历十五年》,都能发现不同的地方,反正收获颇大。
楚才浩连连摆手,焦急道:“别再讨论了,在聊下去这章又要被封了!”
何老听到这话顿住不语。
聊了一阵,提了一点自己的意见,何老便不再打扰楚才浩,自个儿抱着稿子走了,对于这本《万历十五年》的期待,可不是只有他一人。
虽说还没出版,但拜读的人可不少,甚至写出名字来就要被404的人物,每天都在追读。